餐飲油水分離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油、水、渣的物理性質差異(密度、粒徑、互溶性),通過重力分離、機械攔截、聚結上浮等多重機制,將餐飲廢水中的油脂、固體殘渣和水分離,達到凈化水質、回收油脂的目的。以下從核心結構、分離流程及關鍵技術細節展開說明:
一、核心組成與分離基礎
關鍵部件:預處理區:格柵、濾網,攔截菜葉、飯粒等大顆粒殘渣。
分離區:隔板、斜管(板)、聚結填料,利用密度差使油滴上浮、水下沉。
集油區:集油管、刮油裝置,收集并排出分離后的油脂。
排水區:出水管道,排放符合標準的廢水。
物理基礎:
食用油密度約為 0.9-0.93g/cm3,動物油約為 0.91-0.93g/cm3,均小于水(1g/cm3),且油與水不互溶,因此油滴可在靜水中上浮。
二、工作流程:從廢水進入到三相分離
1. 預處理:固液初步分離
過程:
餐飲廢水經管道流入分離器,首先通過格柵或濾網,攔截菜渣、骨頭、紙巾等大顆粒固體,防止堵塞后續管路。
作用:
減少固體雜質對油水分離的干擾,延長設備使用壽命。
2. 重力分離:油水分層
核心區域:分離區(多為多級隔艙結構)。
原理:廢水進入分離區后,流速降低(≤0.005m/s),形成穩定流場。
油滴因密度小而上浮,聚集在水面形成油層;水因密度大下沉至底部,中間層為少量懸浮雜質。
強化設計:斜管(板)組件:加裝傾斜平行板(傾角 45°-60°),縮短油滴上浮距離(根據斯托克斯定律,上浮速度與距離成正比),提高分離效率。
導流隔板:引導水流呈 “之” 字形流動,延長停留時間(通常需 10-15 分鐘),確保油滴充分上浮。
3. 聚結上浮:微小油滴聚集
問題:
廢水中部分油滴粒徑小于 50μm,單純重力分離效率低(上浮速度慢)。
解決機制:聚結填料:分離區填充親油疏水材料(如聚丙烯、活性炭纖維),微小油滴附著在填料表面,聚集成大油滴后快速上浮。
氣浮輔助(可選):通過曝氣或溶氣釋放微小氣泡(直徑 50-100μm),氣泡與油滴結合形成 “油 - 氣” 復合體,密度進一步降低,加速上浮。
4. 集油與排水:末端處理
集油過程:分離后的油脂在水面形成油層,通過可調式集油管(插入油層底部)或刮油板收集,排入專用油桶或油脂回收管道。
部分設備配備加熱裝置(保持油溫 30-50℃),防止動物油凝固,便于收集。
排水控制:
底部清水經水位控制裝置(浮球閥或液位傳感器)檢測,達標后(含油量≤50mg/L)排入市政污水管網。
三、典型類型的原理差異
根據結構設計不同,餐飲油水分離器可分為以下幾類,原理各有側重:
1. 無動力隔油池(傳統型)
原理:
僅依靠重力分離,通過多級隔艙延長水流路徑,使油滴自然上浮。
特點:結構簡單、成本低,但分離效率低(對粒徑 < 100μm 的油滴去除率 < 50%),需定期人工清渣、撈油。
適用于小型餐館(日處理量 < 5m3)。
2. 氣浮式油水分離器
原理:
在重力分離基礎上,通過溶氣泵將空氣溶解于水中,形成高壓溶氣水,釋放后產生微小氣泡,與油滴結合上浮。
特點:分離效率高(含油量可降至 20mg/L 以下),處理速度快(停留時間僅需 3-5 分鐘)。
適用于中大型餐飲場所(日處理量 10-50m3)。
3. 一體化智能油水分離器
原理:
集成 “預處理 + 重力分離 + 聚結 + 氣浮 + 過濾 + 自動控制” 多重功能:過濾單元:加裝活性炭或膜過濾,進一步去除溶解油和懸浮物。
智能控制:自動啟停、液位監測、排油排渣報警,部分設備可聯網監控。
特點:自動化程度高,分離效率達 95% 以上,適用于大型酒店、食堂等高標準場景。
廣東澳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屬研發、設計、生產、銷售及售后服務為一體的環保設備生產制造型工廠,公司擁有健全的組織結構、完善的管理模式、多名高級環保注冊工程師等技術精英和自己的施工安裝團隊,擁有自主產權品牌商標注冊。10年專注于水生態環境治理,沉淀了多年工業廢水治理的實戰經驗,有一定的技術底蘊,一直在環保水處理設備研發制造領域。澳強以水環境治理為導向、以滿足工業廢水市場需要和解決用戶困難為動力。解決污染問題中求發展,技術創新為血液,敢承諾守信用。
印染廢水處理,氧化行業廢水處理,工業廢水處理設備,氧化污水處理設備,餐飲油水分離器。


業務咨詢:13068819945 劉小姐
技術咨詢:18529252898 羅工
地址: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欖核鎮80號